本文来源于:2025年度农村金融机构科技创新优秀案例评选,作者:山东农信
山东农信:电子银行数字化运营平台
2025-10-15 关键词:数据存储,数字化运营,数据分析,数据采集
1941
一、项目背景及目标
近年来,国家提出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等数字战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进一步明确了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山东农信”)在《全省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2022-2025年)》中也提出要持续强化“数字营销”能力、加速推进“数字渠道”建设。2024年2月,山东农信立项电子银行数字化运营平台项目,通过运用大数据采集、用户行为模型分析、大数据存储等技术,收集用户在各个渠道的行为数据,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偏好和行为模式,实现电子银行业务的精细运营和精准营销。
二、项目方案
通过建设电子银行数字化运营平台,实现面向手机银行客户开展数据埋点采集和行为数据分析,建立省联社、派出机构、农商银行、营业网点四级运营全链路可视化运营分析看板,实现指标分析、用户圈选、营销推送、精准触达以及成效评估等功能,为电子银行业务精细运营和精准营销提供支撑。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加工、智能分析、客户触达、运营管理、指标管理等。
1.系统业务架构
电子银行数字化运营平台与电子渠道平台、大数据平台、信息交互平台等内部系统集成实现电子银行数字化运营平台相关功能。对应架构图如下。

2.系统应用架构
电子银行数字化运营平台应用架构采用分层架构体系设计,分为采集层、平台层、存储层、服务层、接口层。对应架构图如下。

3.系统数据架构
电子银行数字化运营平台的数据主要包括客户行为数据、客户属性数据、行为分析数据、运营计划数据、系统基础数据,对应架构图如下。

三、创新点
电子银行数字化运营平台以用户行为分析为核心,深度融合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构建了一套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触达与评估于一体的全链路数字化运营体系。其在项目建设、功能设计方面展现出显著的先进性、竞争力,具备较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平台建设的亮点为:
1.系统架构
电子银行数字化运营平台基于Hadoop生态构建高扩展、低耦合、高性能的技术架构,支持实时数据接入与秒级多维分析。采用低耦合、高可扩展的模块化设计,各组件(如数据接入、计算、存储、运营引擎等)之间依赖降至最低,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支持多法人机构两级运营管理模式,适配农信系统独特的组织架构。
2.性能保障
电子银行数字化运营平台基础设施采用具备开放性、通用性和扩展性的软硬件环境,随着业务量的增长,可实现线性扩展;平台应用采用分布式服务架构、集群部署模式,可灵活实现应用集群线性扩展;平台基于实际业务场景对Flink、Kudu、Impala等进行了深度优化和定制开发,在查询优化、实时计算任务调度等方面均有改进,提升了系统稳定性和性能表现;数据库采用分布式数据库TDSQL,其产品特性,支持强一致性、高可用性、弹性扩展等,能够保证系统处理能力与并发访问要求,并且可以支持线性扩展。
3.功能应用
电子银行数字化运营平台内置事件分析、漏斗分析、留存分析、路径分析等十大分析模型,支持业务人员通过可视化界面自主完成复杂分析与客群圈选,降低技术门槛。其标签体系支持自动生成、手工创建、衍生标签等多种方式,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助力实现精准用户分群与个性化运营。
4.业务驱动
电子银行数字化运营平台实现了业务流与数据流的深度融合,支持从数据采集到运营反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其创新点在于将传统的数据分析平台与运营执行系统无缝集成,实现了“数据即策略、策略即执行”的智能化运营模式,具备较强的业务适应性和决策支持能力。
5.安全合规
电子银行数字化运营平台严格遵循国家及金融行业相关法规与标准。传输数据采用HTTPS加密,存储数据通过加密算法保护,敏感信息(如手机号、身份证号)进行脱敏展示处理,避免明文泄露;支持基于角色的精细权限控制,实现数据隔离与操作审计,确保不同机构、岗位人员仅能访问授权数据;埋点采集前明确告知用户并获取授权,遵循“最小必要”原则,仅收集与业务相关的数据,拒绝过度采集;制定数据保留与销毁策略,定期清理过期数据,降低存储风险与合规压力。
平台已通过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二级)测评,遵循《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确保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使用的合法性与规范性。
四、技术实现特点及优势
1.系统技术架构
电子银行数字化运营平台基于Hadoop分布式大数据平台架构,采用客户端SDK与多模态数据集成工具链(FormatImporter/BatchImport)构建全链路采集体系,依托边缘计算节点(Edge)与流式处理管道(Kafka+DataLoader)实现高吞吐量数据预处理与实时传输,通过分布式批流融合计算框架(Merger+Impala+Flink)支撑复杂业务逻辑的批量/实时混合计算,基于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构建企业级数据湖存储层,结合MPP分析引擎(Impala)与统一查询服务(Query Engine)提供低延迟OLAP分析能力,并通过Webhook事件驱动机制实现精准化实时运营策略触达,形成符合金融级数据治理要求的全栈式数字化运营技术体系。对应架构图如下。
2.技术特点
(1)全链路数据采集
电子银行数字化运营平台提供多种数据采集方式,能够实现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智e购商城、微信小程序等多渠道的数据采集。
(2)用户ID打通
建立完善的ID-Mapping体系,支持跨端、跨业务线行为数据采集与打通,最大化丰富客户全触点数据资产。支持电子银行客户多对一的用户关联体系,可以基于行内用户的唯一ID,与多端的设备ID进行打通,实现全链路的用户ID打通。
(3)多种分析模型
电子银行数字化运营平台提供十大分析模型及可视化分析操作界面,系统预置多种分析模型,业务运营人员无需理解底层数据结构,即可通过分析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4)灵活标签创建方式
支持系统自动生成标签和手工创建标签、支持标签的编辑和修改、支持导入标签及支持衍生标签等多种类型标签。
(5)精准用户触达
一站式运营策略平台,基于用户行为洞察的精准触达机制,将活动创建、执行、管理、反馈与迭代环节无缝集成,形成一套高效的自动化运营体系。通过综合运用用户行为、属性及分群等多元数据,平台能够精准筛选并锁定目标受众,确保每一次运营活动都能实现对目标人群的精准触达。
(6)系统架构低耦合
系统通过低耦合的设计,将各个模块间的功能依赖降到最低,能够实现系统内各个模块独立的开发、测试、维护和升级。
(7)系统架构高性能
实现亿级数据的实时导入与秒级查询。
五、项目过程管理
2024年8月,项目启动。
2024年10月,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架构设计、系统开发及技术测试完成。
2024年12月,业务测试完成。
2024年12月,电子银行数字化运营平台应用部署上线完成。
六、运营情况
1.项目应用情况
项目上线以来,电子银行数字化运营平台稳定运行。实现全量个人手机银行用户3508.43万户的登录行为多维度分析,全方位展示、分析月活621.18万户的特征,深度分析31.78万人次用户APP同时在线情况,按照渠道、农商银行对月新增35.86万用户特征进行分析,综合对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月均9272.82万次的页面浏览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动态跟踪手机营销营销服务月服务10.46万人次的参与情况,逐步实现对线上用户的行为、营销效果进行刻画和分析,提升运营成效可视化、决策精准化。
2.推广情况
通过建设电子银行数字化运营平台,逐步提升了数字化运营分析能力。一是建立数据洞察、用户分析能力。截至目前,覆盖个人手机银行客户3508.43万户,已配置公共概览17个、业务指标看板100余个。二是建立差异化圈选、需求洞察能力。截至目前,建立客户分群55个、建立分析模型140个。三是提升经营决策、精准营销能力。截至目前,组织覆盖省、市、农商银行、营业网点的4级运营架构、辖内110家农商银行全面推广应用。
七、项目成效
1.经济效益
(1)提升营销效率,降低运营成本:通过精准用户圈选与智能触达,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营销,减少无效推送,提高转化率;自动化运营流程降低人工干预成本,提升运营人效。
(2)增强客户黏性与价值贡献: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精细化运营,有效提升客户活跃度与留存率,延长客户生命周期;通过精准推荐金融产品,提升交叉销售与客户价值贡献。
(3)优化资源投入,提高数据资产价值:统一数据埋点与ID-Mapping体系,打通多渠道数据,提升数据质量与可用性;数据驱动决策,减少试错成本,提升业务策略的科学性与成功率。
(4)支持业务增长,推动收入提升:通过A/B测试、效果评估等手段持续优化运营活动,提升活动ROI;助力电子银行业务实现月活用户稳步增长,推动线上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2.社会效益
(1)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与用户体验:通过个性化服务与精准触达,满足不同客群的差异化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优化界面设计与服务流程,增强电子银行易用性。
(2)增强数据安全与客户隐私保护:建立统一数据治理与权限管理体系,保障客户数据安全与合规使用;通过全局触达管控与勿扰机制,减少对客户的无效干扰,提升服务体验。
(3)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与行业示范:积极响应国家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助力农村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为同业提供可借鉴的数字化运营平台建设路径与实践经验。
(4)促进数据文化与智能运营能力建设:培养业务人员数据思维与运营能力,推动组织向数据驱动型转变;构建从数据采集到运营反馈的闭环体系,形成可持续的数字化运营生态。
八、经验总结
通过构建数据驱动的电子银行数字化运营平台,不仅在降本增效、精准营销、客户价值提升等方面带来显著经济效益,也在服务普惠、数据安全、行业示范、组织能力建设等方面产生广泛社会价值,具备较强的推广意义与应用前景。
随着电子银行线上业务的迅猛增长,电子银行数字化运营平台将通过智能分析与智能运营等功能的整合,形成一套数据驱动的业务增长策略。电子银行数字化运营平台体系化、精细化地支持电子银行业务的持续发展,致力于实现月活用户的稳步增长,打造客群精细化运营的闭环体系,更好地推进业务快速发展。
本网站案例,除特殊标明来源的,版权归金科创新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网站依法保留追究权。另,本网站部分案例、观点文章来源于网络素材,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fenglei@fintechinchina.com 处理!
特别提示: 本网站免费为广大金融企业提供IT选型咨询服务,详情点击 【 需求提交 】。
推荐阅读
更多
江西农信:“百福快贷”项目
网络信贷项目依托互联网技术,采用全流程“不落地”线上操作模式,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实现贷款申请受理、审批、放款、回收和贷后管理全部在线完成,整个贷款审批流程无需人工参与,实现了系统几分钟内自动产生审批结果,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可足不出户就可完成贷款申请和收到贷款的目标。
2018第二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科技创新优秀案例评选
江西农信
2025-10-15
金融科技如何支持普惠金融发展?40余项创新应用或给出答案
普惠金融,是“五篇大文章”之一。对于普惠金融所包含的服务对象来说,目前仍存在获取金融服务难等问题。做好“普惠金融”这篇文章,或需要金融科技的助力。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早在2016年就指出,普惠金融强调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实现普惠。那么,银行的普惠金融到底运用了哪些技术?或可通过银行申请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进行了解。
银行科技研究社
木子剑
2025-10-15
广东农信:信贷平台消费易项目
为提高卡贷宝业务的竞争能力,顺应消费贷款业务的市场需要,继续开发卡贷宝消费易业务产品功能,实现对优质客户的主动授信,打通该产品线上精准营销渠道,简化申请和审批流程,风险可控,提升效率和客户体验度。
2018第二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科技创新优秀案例评选
广东农信
2025-10-15
深圳农商行:智能柜台
为积极贯彻落实金融产品创新及普惠金融理念,给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全面提升客户体验,综合上述因素,我行在优化运营业务流程、深化网点转型的基础上,着手开发创新型智能柜台系统。
2025-10-15
广东农信:柜面操作系统国产化替代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
广东农信柜面终端涉及新柜面和旧柜面两种柜面应用、42种外设、2类ActiveX控件。其中广东农信新柜面系统于2018年上线,目前正在全省农商行(农信社)进行推广,故本项目优先考虑新柜面应用的兼容迁移工作。
2019第三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科技创新优秀案例评选
广东农信
2025-10-15
广东农信:鲜特汇收银台
为推动我省移动产业发展,优化线下支付环境,丰富线上线下结合的金融服务,广东农信积极面对挑战,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怀抱开放共赢的心态推出 “鲜特汇”收银台二维码聚合支付产品,同时支持本行快捷支付、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为小微商户提供安全智能的支付和资金清结算服务,让城乡老百姓均能享受到快捷、便利、高效的支付体验。
2017首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科技创新优秀案例评选
广东农信
2025-10-15
微信
咨询
微信咨询
扫码添加金科小助手微信号
咨询案例和解决方案相关信息
或联系对应机构